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办公邮箱   |   ARP系统   |   术语在线   |   ENGLISH

“小行星”探源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术语  |  发布时间:2016-06-27  |  【打印】 【关闭

  小行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小天体。最早的小行星谷神星发现于1801年,到现在已发现的小行星达70多万颗。2006年,由于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大会上确认了“矮行星”(dwarf planet)的名称和定义,于是有一部分大型的小行星被划入矮行星的范围。
  那么,汉语中的“小行星”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本文试图做一些考证。
  汉语文献中最早介绍小行星的当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7年,该刊在道光丁酉年十二月这一期中的《星宿》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两次得寻见之新星,其初次之所见者有四:一曰陆星;二曰巧星;三曰威星,四年限周太阳以旋转焉。亦有焰星,距太阳六百七十五兆里,三年八月限周太阳旋转。但此新星古时所未知者也,今皆得寻见于嘉庆年间。”这里的“陆星”“巧星”“威星”“焰星”是“谷神星”(Ceres,1801年发现)、“智神星”(Pallas,1802年发现)、“婚神星”(Juno,1804年发现)、“灶神星”(Vesta,1807年发现)这4颗小行星。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在罗马神话中,Ceres曾使西西里岛上的庄稼全部枯萎,又使3个月内地上不长植物,传说这就是冬天的由来。由于Ceres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到粮食的收成,后来她就成了西西里岛的守护神。因此,把Ceres译成“陆星”。“巧星”比较好解释,因为Pallas是掌管智慧和战争的女神。Juno穿着山羊皮的披风,勇敢好战,所以Juno称为“威星”。而Vesta则是掌管炉膛、家庭的女神,故将 Vesta称为“焰星”。另外,《星宿》中“今皆得寻见于嘉庆年间”这句话,也证实了“陆星”“巧星”“威星”“焰星”指的是第一批发现的4颗小行星,因为嘉庆年间,指的是1796—1820年,而这4颗小行星是在1801—1807年间发现的,正是嘉庆在位期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介绍这4颗星,是在发现它们之后才30多年的事,这对于当时尚未开放的中国来说,算是早的了。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介绍这4颗小行星时,并没有把它们当成比行星小一级的天体来看待,而是与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等行星相提并论,也就是把小行星当作行星来看待的。
  又过了18年,情况有了改变,“小行星”一词出现了。下面是两个例子:
  1. 续火星者,有三十一小行星,乃近数十年来西士所窥出者,各已命名,但此不能具述,其星最大者径长二百六十里,或八百三十里,远日自七万万里至七万六千万里。(见1855年6月《遐迩贯珍》第六号《地理撮要》)
  2.火木二星轨道之中,有数小行星。此数星大小相仿,其体自转。及直径长阔几何,均未能测,实缘数星皆乖角不圆,而本体亦微小难稽故也。疑此数星原是一颗大星,乃被彗星相值扫破所致。又疑其星体自行迸裂,散一为数颗。二说均属有理,未知孰是。(见1855年合信《博物新编》二集《小行星论》)
  在《地理撮要》和《博物新编》中,不再将小行星与行星相提并论了,这不仅体现在名称上,在论述上也有区别了。虽然《地理撮要》仍然将小行星与行星一起论述,但是它先介绍金星、水星、地星(地球)、火星,然后在火星后面介绍小行星,而且说的是“续火星者,有三十一小行星……”接着再介绍木星、土星等。文章将小行星安排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来介绍,显然是因为已经知道这两颗行星之间存在着小行星带。而《博物新编》更为明确,它直接指出小行星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而且很小。
  当然,这两个例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小行星”这个名称出现了,“行星”前面加上一个“小”字,就是要与行星有区别,表示它比行星低一级。
  其实,在“行星”前面加上一个“小”字,可能是受了英语minor planet的影响。那么“小行星”是不是就译自英语minor planet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地理撮要》和《博物新编》的作者是谁。《博物新编》的作者是确定的,是英国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但《地理撮要》未详,因为文章没有署名,那么只能从其字里行间去寻找一些线索。《地理撮要》开头有一段用小字排印的文字,相当于文章的引言。在其末尾有这样一句话:“以上所说,如地形为圆,斯乃以数推理而悟,如瑞士国多山,斯乃以性而说地势,以唐山分十八省,印度为大英属国,斯乃以人事而论地情。”
  作者对英国以“大”相称,颇为崇尚,并说印度是它的属国,似乎有点自豪感,从这些话分析,他很可能就是英国人。据沈国威研究,《地理撮要》可以推测“为慕维廉周围的人所做,可能性较大的有伟烈亚力和艾约瑟,但是艾约瑟的文章多署名,伟烈亚力的可能性更大”。
  事实上,伟烈亚力在后来的《六合丛谈》中确实也使用过“小行星”,例如:
  六月二十七日,英国包格孙新测得小行星,其测数依伦敦观星台。(见1857年伟烈亚力编《六合丛谈》第1卷第11号)  

    伟烈亚力在《六合丛谈》中使用“小行星”一词,不止一次,有五六次。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为英国新教传教士,1846年来华。如果沈国威的推测为真的话,那么上述《地理撮要》和《博物新编》的两段文字都出自英国人之手。因此文中的“小行星”应该就是英语minor planet的汉译。
  以上两段文字虽然都出现在1855年,《地理撮要》见于《遐迩贯珍》当年6月份那一期上,但《博物新编》是在1855年的哪一月刊印就不得而知了。因此是谁最先使用“小行星”一词还不能确定。
  虽然1855年汉语中已有“小行星”一词了,但我们还看到,汉语中除了“小行星”外,表示minor planet的曾经还有其他词,例如:
  小游星:小游星位于火星、木星之间。有坞威斯多、奇育罗、岁内斯、拍纳斯诸名。其数凡二百。

    中行星:水、金、地球、火四星者,又谓之内行星;小行星,亦谓之中行星;木、土、天皇、海王四星者,谓之外行星。
  小惑星:第四底小惑星,名叫威斯塔(Vesta)。
  将小行星称作“小游星”,是因为以前行星也叫游星,所以小行星就叫“小游星”。而“中行星”则是因为有许多小行星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中行星”的意思是中间的行星。至于“小惑星”一词,它来自日语。日语将行星叫作“惑星”(わくせい)。自从小行星概念传入日本后,便将这种天体叫作“小惑星”(しょうわくせい),而行星有时也叫“大惑星”(だいわくせい)了。
  这些词语在汉语中流传并不广,没有沿用下来,而最后留下来的,也是最早出现的,便是“小行星”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