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诞生记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1-28 | 【打印】 【关闭】
新闻学与传播学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与沟通经验。其知识形成的目标是使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与周围世界相适应、相协调。尽管名词无法包含新闻传播在现实中的全部本质,但名词审定工作仍有其重要意义。把名词作为研究对象,为社会使用提供规范的概念指称,对于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顺利交流,确当、有效地表述和共享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大有裨益。
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始编于2013年,历经自审、互审、助审、复审等多重修改和校阅环节。一群学者用去几年时间,做一本由国家专职机构统筹协制,有操作方法、规范要求、收词标准、定义原则的学科名词,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尚属首次。
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而言,名词审定是一项重要而基础的工作。作为引进的新兴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渊薮庞杂,理论松散,社会应用包罗广泛,学界对其学科定位与名称的合理性尚未达成共识,反对学科化,质疑学科合法性与强调本土性的路径等思潮交相混杂,其专业术语中的外来词汇、概念和定义数量众多,且不断涌现并流行,以之表述和建构的理论文本有时难免译名杂驳、词义漂移,由此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这种混乱状况给名词审定工作增加了难度。
根据这种学科特性与现状,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建构学科概念体系时,力求遵循统合与平衡的原则,既反映现状也关照未来,既注重稳定性又保持开放度,以新闻传播活动发生的主要层面和人类传播行为的语境为中心,将其作为“学科树”的主干,同时,又做好随时打破这种统合性和稳定性的准备,以使分支与分支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能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说明,保持各分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的张力关系,突出呈现新闻学与传播学对社会与公共生活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方面,彰显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的使用性与公共性。
经反复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决定将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的取词范围,类分为新闻理论、新闻史学、传播学总论、大众传播学、人际沟通、新媒体传播学、跨文化传播等 21 个研究领域。研究领域的划分并非是在确立学科建制的标准,只是力求名副其实地标示这些名词常态施用的学科论域和专业归属。当然,名词审定也为我们整体化地查察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术语资源,进而了解其内部各分支的概念化特点、感知这一学科词语及概念的跨界输入与融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对夯实学科根基,加强学术学理与新闻传播事物的多重联系不无助益。
按照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工作原则,本次名词审定的收录重点是构成本学科基础知识、常用而重要的名词,包括核心概念和扩展概念等,以及一些新近出现的有科学证明与相对稳定的新概念,包括理论名、方法名、现象名、事物名、事件名、学派名、机构名,以及为构建理论或知识而使用的概念名称。审定参与者的主要工作是按照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语言文字的特点与构词规律,遵循全国科技名词委提出的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民族性和国际性及约定俗成等定名原则,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概念确定规范的中文名,并加注与其对应的英文名(或其他原文名称),最后对所有入编的规范化名词进行定义,以简要的释文说明该名词所指称的概念的本质特征。
本书收词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7月,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之前,为厘清本学科名词概念使用数量的总体情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组成的筹备小组成员着手本学科中外辞书文献的调研工作,共检索了相关中外辞书计一百余本,从中选出二十种,将其全文录入,得基本术语 1.6 万余条;然后对其进行频次统计,获得两频次以上的词目 2089 条,供审定工作正式选录时参考。以此工作为基础,2013 年 9 月之后,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始工作。结合经典学术著作、教科书的索引参考,加工精炼,框定了收词范围。目前,我们的收词文献主要源自中外权威辞书、教科书、学术著作等。
社科名词有其特殊性,很多情况下难以遵循一词一义的规范原则。在确定规范的名词时,为尽量靠近单义性的要求,对于个别有多个义项的名称,如名相同但概念上存有差异的,或以序号形式分开标出,或分别立条。比较特殊的如“传播”一词,该词对译的英文原名为 communication,而在英文语境中 communication 有“交流”“沟通”“交往”“交通”“交换”“传播”等多重含义,但目前国内学界将 communication 统称为“传播”,这就难免遮蔽了 communication 所指称的概念的其他内涵,容易引致研究与理解上的混乱。此次,我们采取分别设条与释义的方法,阐发概念蕴涵,使之不相杂混。在定名时,遇到同一概念名称不能用同一词目准确对译的术语,将之区别为规范的名词术语和非规范的名词术语。例如,通过考定准确名称,用新的共识修订前说,将“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原来的常用译名“人际传播”更改为“人际沟通”,以后者作为“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的规范名,“人际传播”作为其 “又称”。
对于个别英文名以何种方式更准确表达意义的问题,经比较研究发现,还原特殊名词在中国语境中使用的译法比强调英文理解习惯的翻译,更能反映该名词所处语境的特殊性,包括一些名词对中国社会仍有实际影响的现实,如“宣传”“报纸是阶段斗争的工具”等条。为提高名词的英译名质量,本名词的英文审定委员是由长期旅居海外、学术上有造诣的翻译家和国内的知名学者共同组成。同时,有的审定委员自己也竭力查找原文,如名词中的马恩列斯著作的英文名都能找到原英文出处。
对名词术语的位序排列,以各个名词所指称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为定位遵循,力求合理规划名词概念的上下位及层级关系,尽可能将所有入选名词安排在其所属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恰当位置。其审定则主要依从协调性原则,以主科为主,或以专用符号或惯用术语的主要来源为选择标准。
本名词定义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给予简单定义;另一种是进行释义,每个词条的定义字数原则上以不超过200字为上限。有的定义在揭示事物的外在特征与属性后,仍存在不能表达事物本来面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在定义句后面恰当拉长释义链条,以能准确描述名词术语的基本属性为准。
从 2013 年 9 月成立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至今,在任审定委员 24 人,聘请副教授并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编委 9 人,秘书组 2 人,同行评审 18 人,复审 2 人,参加名词编写与审定工作者 60 余人。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是集体研究成果,凝聚了一个学术群体的心血。大家在各自领域为本学科各个专业方向的名词审定付出了艰辛努力。
就学术意义而言,我们更乐于将名词审定工作视为回应新闻学与传播学“有何用”和“如何有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天,“传播”与“传媒”已深深嵌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对中国社会交往结构的重构与普通人日常交往行为的意义正与日俱增。围绕“新闻”、“传播” 与“传媒”及其概念化的过程,理应通过名词审定的学术工作得到更好的解释。
名词审定工作要经得起当代的推敲和后代的审视,这是一代人的责任,需要慎思明辩,步步为营,我们相信正在从事的这项工作是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最后,向参加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全体专家学者和秘书组成员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