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露 袁勋
近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词,低空经济、情感计算、非遗国潮等9个学科领域的共计63条名词术语入选。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的背后,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技术进步、投融资势头强劲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政策加速部署,科技企业不断创新,各类低空飞行器成为展会上的亮眼风景。
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并首次设立“低空经济馆”。小鹏汇天在首日航展中进行了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全球首次公开飞行;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携荣获2024德国红点设计奖的FP-981C“射手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亮相;万丰奥威与大众汽车合作的创新成果——万丰钻石eVTOL展示了其具有创新性的设计、顶尖的安全标准和配备豪华内饰的智能座舱,诠释了人类出行的全新理念。
低空何以发展经济
低空经济是指在距地平面3000米的空域内,以直升机、无人机和eVTOL等为载体,以城市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场景的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航空器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飞行综合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
低空产业链包括飞行活动、低空制造、飞行保障和综合服务等,链条长、辐射广、带动力强。庞大的低空飞行需求正在拉动整机大规模研发制造,进而带动上游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配套;为保障飞行活动,还需同步建设起降场以及通信、导航、空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相较通用航空来说,低空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这是因为通过引入新型飞行器,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技术赋能下,低空经济能够与测绘、植保、能源等行业深度融合,还可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和物流配送等公共航空运输场景,也可为公安、海关等政府应用场景和部分军用航空活动提供便利。
在产业规模方面,我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为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近五年低空经济领域新成立的企业数近2.1万家,近十年成立的企业数占比接近80%。近日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
三大支柱支撑“起飞”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其中,航空器制造、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低空业务运营是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航空器制造是“硬科技”之间的比拼。直升机和无人机目前是低空航空器的主体,无人机是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技术和应用的成熟,直接促进了低空经济的发展;eVTOL技术含量高,我国的研发制造能力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目前多数航空器正处于适航认证阶段,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上游动力电池、电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价值较高,需求敏感的产业链上游有望率先受益。
未来,我国低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在无人机领域,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和技术发展持续引领全球,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超1100亿元,共交付317万架,全球市场份额超60%;专利申请量占全球70%以上,其中,大疆占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超70%。在直升机领域,我国以中航直升机为代表的直升机制造商已具备与美欧竞争的实力。在eVTOL领域,由于eVTOL与新能源车产业链重合度较高,得益于航空工业、5G、人工智能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国产eVTOL积累了不少技术优势,产业发展有望引领全球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支持保障低空飞行,起降场地、通信导航设备,以及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将加速建设、互联互通,成为覆盖城市、连接城际的起降网、监管服务网和空联网,与城市运输系统连接,共享城市网络,融入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通用机场和垂直起降场将贡献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增量,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通用机场449个。根据今年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要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化、集成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并力争在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在监管服务网建设方面,深城交为国内最领先的智能融合系统开发商,承接了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配套管服中心、数据中心,接入典型城市场景。预计到2025年,作为保障飞行安全和效率的“低空大脑”,智能融合系统将支持深圳1000架以上航空器同时在空、年300万架次以上的商用飞行。空联网连接飞行器、“低空大脑”和各相关方,支撑监管服务的5G-A(5G网络的演进和增强版本)、卫星、雷达等“空天地”设备设施互联互通,以满足广覆盖、低延迟、大上行带宽,以及高精度、全天候感知的要求。
低空业务运营描绘低空经济新蓝图。目前,测绘、植保和飞行培训是低空业务运营的主体场景。随着eVTOL技术逐步成熟,特别是低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以无人机和eVTOL为载体的物流配送、空中交通、应急救援、旅游观光和飞行表演等城市业务商业化应用,将成为拉动低空经济的新引擎。在物流配送应用方面,使用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和高可达性的无人机,能弥补地面运输方式在乡村、山区、海岛等场景的不足。顺丰通过旗下丰翼科技、丰鸟科技自主研发用于物流配送的专用大、中、小型无人机,构建“干线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中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的三段式航空运输网络,巩固其航空物流优势,致力于打造城市和城际1至3小时的低空无人机配送网络,已在大湾区等地实现常态化运营。在城市空中交通应用方面,通航企业与eVTOL厂商合作探索构建“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峰飞航空eVTOL产品“盛世龙”成功试航全球首条深圳至珠海跨海跨城航线,将地面约2小时车程缩短至20分钟,充分展现出eVTOL城市交通商业应用的潜力。
金融引擎助力万亿赛道
2024年可谓低空经济的元年,未来低空经济将在万亿级的新赛道竞逐。可以预见的是,围绕飞行安全、作业规范、应急处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和行业层面各项标准将加快制定;相关制造企业也将在感知技术、动力电池主动避让技术、飞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加强研发,争取突破;各高校、研究院也将根据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除此以外,由于低空经济领域内科创企业往往面临资金需求量大、回本周期长等问题,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也应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提供集成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产品的综合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所处行业、所属类型和具体需求,为客户适配表内表外、线上线下、存款结算信贷等针对性强的产品;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空经济企业匹配专属信贷产品;为与客户合作稳定、资信良好的上下游企业或个人量身定制供应链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创始人、高管层和核心技术骨干,提供消费、生产经营或股权激励融资等个人金融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关注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地区范围的政策安排,为有股权融资需求的优质客户提供股权投资、认股安排顾问、上市培育等服务,加强投贷联动,提高企业融资融智能力,帮助低空客户获取订单、稳定供应链,提供外汇和反洗钱政策咨询等增值服务,并以此为契机,扩大和深化存款理财、代发工资、国际结算、现金管理等多领域的合作。
以农业银行为例,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农行积极开展源头对接,持续加强重点客户和重点分行营销服务工作力度,抢抓市场机遇,将低空空域管理体系建设处于全国前列、相关产业基础较好、创新企业集聚、示范应用丰富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分行作为低空经济业务发展的重点行,结合这些地区的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差异化、有步骤地加强资源倾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团合成优势,为低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低空经济强势崛起、加速腾飞。
尽管低空经济的小规模商业化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日。当下产业发展的一大难点在于低空空域管理。由于低空空域开放时间较短,因此缺少成熟的低空交通管理架构,其涉及航空器运营与制造企业、空中交通管制机构、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和国防空防单位等主体,需要来自多方的大量联动和协作。对此,首先应对低空空域进行详细规划,构建三维立体低空网络“地图”。其次,加强监督管理手段,实现对航空器的实名登记和有效监督。再次,优化路径算法,针对低空航行需在传统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增加智能算法(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以应对相较传统民航更加密集、复杂的航行场景,满足空间和安全需求,提升航行效率。
低空空域管理体系的完备和交通管制、流量管理等技术手段的成熟是低空空域全面放开的必要先决条件,也是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扎实地铺垫好产业发展的“跑道”,让政府、投资机构、企业等多向发力、同频共振,才能让整个产业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城乡金融报 20241129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