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未来论坛联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题为“守望蓝天:决战雾霾前线”的科普讲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跃思以《我国(北京)大气霾污染现状、防控办法和面临的挑战》为题,围绕雾霾的诸多相关议题为到场的近300名观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全国科技名词委大气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气象出版社社长王存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徐东群等专家共同参加了此次科普讲座活动。
王跃思、王存忠、徐东群等专家参加此次科普讲座
王跃思首先为观众解读了雾霾的主要构成和来源,比如工业生产、尾气排放、燃煤排放等,其中70%左右的污染是人为造成的。除了细颗粒物污染以外,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污染也应该引起重视。王教授指出,全国省会城市连接线形成的区域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治理还需要一定过程,以北京为例,在最新制定的雾霾治理规划中,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细颗粒物浓度达到56微克每立方米。在防护方面,王教授对空气净化器和口罩的预防原理进行了科普,并为大家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王跃思为观众解读雾霾成因
王存忠向公众普及了大气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并指出科技名词规范是科学发展和科技信息交流的基础。此外,王社长还从绿色印刷的角度解读了出版产业降低生产污染的措施。徐东群从疾病预防控制角度解读了雾霾对人体的具体危害以及公众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护。在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观众向三位专家提出了多个热点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现场观众积极提问
《国家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深入开展应用推广和科学普及工作”,“加大教育培训等科学普及工作力度,努力推动规范科技名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出基础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科技名词委联合未来论坛共同策划了此次科学普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今后科学普及工作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