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Journal of Terminology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JTKE)首届编委会大会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25-11-25 来源:

2025年11月22日下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英文期刊Journal of Terminology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JTKE)首届编委会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

会议合影

来自全国近五十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四十余位编委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我国在术语学、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搭建国际高水平学术平台的重要时刻。

JTKE 作为我国在术语学与知识工程交叉领域的首本国际英文期刊,自筹备之初便备受关注。期刊顾问团队由戴琼海、冯志伟、高文、胡事民、蒋昌俊、梅宏、倪四道、孙凝晖、谭铁牛、王辰等十位院士组成,主编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担任,执行主编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担任。编委会成员涵盖术语学、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医学信息、艺术学等多学科领域。

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 裴亚军主编致辞

会上,裴亚军表示,全国科技名词委致力于科技术语的审定、规范与推广,JTKE期刊的创办正是这一传统使命在数字智能时代的延伸。术语是知识的载体,工程是知识的应用,期刊旨在融合术语学的严谨性与知识工程的智能前沿,探索从词语到概念、再到知识体系的构建规律,打造国际化、开放获取的学术平台。期刊将重点关注术语学知识本体、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推动学科创新与跨界合作。裴亚军向编委们提出三项期望:一是以严谨态度把控学术质量,确保期刊成为领域权威;二是发挥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联系,吸引全球优秀成果,组织前沿专题;三是积极参与期刊品牌建设与发展策略制定,为内容策划和运营管理建言献策。裴亚军强调,JTKE既要坚持术语学的严谨性,又要紧密结合知识工程、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形成独特的学科交叉优势。主办单位将持续为期刊提供政策、资源和平台支持,让JTKE在制度建设、学术治理、国际交流等方面具备长期发展的保障。他期望编委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期刊建设,共同打造一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科技名词类英文期刊。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延红编审致辞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科学出版社期刊发展中心主任黄延红代表出版方致辞。她回顾了期刊从立项、论证到创刊的全过程,指出JTKE的定位与当前国家科技出版的战略需求高度契合。随着全球科技出版格局加速变革,开放获取、快速传播、严格审稿和跨学科协作成为国际期刊的新趋势。JTKE以英文形式面向全球读者,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术语学与知识工程交叉领域国际英文期刊的空白,也为我国学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平台。科学出版社将依托SE平台,为期刊提供从投稿到出版的全流程数字化技术支持,并将借助自身的国际出版网络推动期刊进入全球主流数据库,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赵铁军副主编致辞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主编赵铁军代表编委会发言。他指出,JTKE横跨术语学与知识工程两大领域,在国际上属于少见的深度交叉型学术平台,旨在搭建术语基础研究与人工智能知识管理之间的纽带。他介绍,目前国际上如Terminology聚焦跨文化沟通与语义研究,国内的《中国科技术语》致力于术语标准化,而人工智能领域的TKDE偏重数据与知识工程。相比之下,JTKE将形成自身独特特色,展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努力跻身知名期刊行列。赵铁军强调,期刊宗旨在于连接学者、标准化专家与行业人士,推动术语研究从理论走向应用,使知识工程技术反哺术语资源建设。他提出三项办刊建议:一是突出学科交叉优势,聚焦术语学、知识工程与AI技术的协同研究;二是坚持开放获取,通过CC BY协议实现全球免费阅读与引用,并要求技术类论文公开语料库、知识库或工具链接,增强成果可复用性;三是构建覆盖研究全过程的内容体系,设立研究论文、综述、短讯和技术笔记四类文章,满足不同阶段的研究需求。他表示,希望JTKE成为兼具交叉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的国际学术平台,推动术语价值在AI时代得到更广泛的释放。

南京大学教授 魏向清副主编主持主旨报告

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宗成庆执行主编作主旨报告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主编魏向清主持主题报告。宗成庆执行主编以《JTKE的办刊思路和发展规划》为题发表报告。从期刊的学科定位、论文类型、审稿机制、宣传路径、数据资源与人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JTKE将采用高标准同行评审制度,坚持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通过组织专题、国际合作、邀请重要学者撰稿等方式稳步提高稿件质量。期刊将重点聚焦术语学理论方法、术语资源构建以及基于知识工程的术语智能处理研究,努力构建连接语言、知识与智能计算的学术共同体。同时,期刊将积极建设术语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更多高质量术语资源开放,提升学术透明度和成果可复现性。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延红编审作主旨报告

黄延红围绕《当前国际优秀期刊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趋势》作报告。从国际出版机构的发展战略出发,分析了当前全球科技期刊呈现的三大趋势,即跨学科研究日益普遍、开放获取不断强化以及研究过程透明化要求持续提高。她认为JTKE的定位具有很强的时代适配性:期刊立足交叉学科,强调术语研究与智能技术融合,正与当前国际出版强调的交叉融合方向高度一致;期刊以开放获取形式出版,便于全球传播和提高引用率;期刊从创刊阶段就注重数据与资源共享,符合国际高水平期刊的标准要求。她还对期刊未来进入国际数据库提出了建议,特别强调应高度重视特刊结构的平衡性、作者与机构分布的国际性以及文章质量的稳定性。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期刊发展一部副主任 钱灵姝副编审作主旨报告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期刊发展一部副主任钱灵姝做以《SE平台投审稿系统和操作流程详解》为主题,系统介绍了SE平台在投稿管理、同行评审、编辑加工、排版发布等方面的能力。展示了系统具有的数据自动校验、原创性检测、多角色协作、版本管理、国际标准对接等功能。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梁晓波副主编发言

宗成庆执行主编主持大会的自由讨论。编委围绕期刊定位、特色建设、稿源组织、青年学者培养、专题策划、国际合作与传播机制展开充分讨论。部分专家认为,术语学具有工具性与基础性双重属性,期刊应注重反映我国在科技名词治理、术语数据资源建设方面的成果,加强术语学与知识工程的深度交叉研究。也有专家建议加强国际合作网络建设,与全球相关研究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投稿质量与国际知名度。另有专家指出期刊应加强视频制作、图文融合传播、学术公众号推送、国际会议宣传等宣传方式,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多位编委建议,期刊应主动组织学术议题,形成专题策划机制,建立统一审稿规范,并通过年度选题和分组机制稳定稿源。开放获取模式下的费用透明度、青年学者的参与便利性、意识形态责任及跨区域术语差异的规范化,也被列为重点议题。

大会最后,裴亚军主编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中多位专家从不同学科背景提出的意见,使期刊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他表示,未来三年稿源建设仍将主要依靠编委力量,并将逐步建立统一审稿规范,加强专题策划,形成持续稳定的研究方向。他提出,经费、数据、同行与政策是期刊发展的关键支撑。他表示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数据资源将对编委全面开放,研究基地建设将与期刊发展深度联动,各基地未来需每年向期刊提供高质量稿件,实现“以刊促研”。最后,他代表主办单位感谢各位编委的支持,并表示将认真落实专家建议。

会议期间,裴亚军主编和宗成庆执行主编为到场编委颁发了聘书。

会场照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