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国务院于1987年8月12日明确批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的指示精神,1990年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印发通知,提出三项明确要求:①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②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名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③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这一通知精神,有力促进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学技术名词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任务是负责制定我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负责组织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协调、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科学技术名词的交流、协调和统一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和国内外术语学学术交流活动。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方针是:依靠专家、科学审定、积极推广,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钱三强院士、卢嘉锡院士、路甬祥院士、白春礼院士、侯建国院士先后担任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军委有关部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和若干学科专业领域的科学家担任。同时由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聘请一百余名各学科领域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委员。
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办事机构为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其主要职责为执行全国科技名词委各项决议;组织实施和落实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和公布任务;组织与协调各审定委员会的工作;编辑出版已公布科学技术名词出版物;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科学技术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开展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宣传推广和科学普及工作;处理全国科技名词委日常事务。
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李鹏、万里、方毅、张劲夫、钱学森、钱伟长、卢嘉锡、周光召、宋健、许嘉璐、路甬祥等国家领导人多次给予指示、贺信、题词和莅会指导,严济慈、吴阶平、钱伟长、朱光亚、宋健、许嘉璐、韩启德等老一辈科学家亲自担任特邀顾问,指导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这些都极大地鼓舞激励了广大专家、学者参与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活动。
截至2024年1月,全国科技名词委组建各领域一级学科名词审定专委会102个,审定公布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电子学、农学、医学、语言学、教育学等160余种规范名词,内容覆盖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
全国科技名词委建立了权威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术语在线(termonline.cn),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科学技术名词查询服务,用户涵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术语图谱、术语标注、术语校对等多元化的特色知识服务,术语在线已成为全球中文术语数据最全、数据质量最高、功能最完备的专业术语知识服务平台。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开办“每日科技名词”栏目,立足全党、面向社会普及规范的科学技术名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支持下,开展新闻出版职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促进了科学技术名词在出版物中的规范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还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开展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积极稳妥推进海峡两岸科学技术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累计出版近30个学科的两岸科学技术名词交流对照本。“十三五”期间,由路甬祥同志任名誉总主编、白春礼同志任总主编、海峡两岸专家共同编纂的55万条10卷本的《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以及由全国科技名词委根据两岸多年来交流对照成果编纂出版的《两岸科技常用词典》《两岸中小学生科技词汇》《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等工具书,促进了两岸科教文化的交流合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积极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推动中国特色术语学学科建设。出版“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理论建设书系”,培育、扩展理论研究队伍,举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议,同国内外主要的术语学组织和专家建立了密切联系。
“十四五”期间,全国科技名词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方向,坚定依靠广大专家、学者,努力奋进,实现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