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分支名词审定工作专家论证会
文章来源:本网 | 发布时间:2023-08-29 | 【打印】 【关闭】
2023年8月22日,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分支名词审定工作专家论证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北京大学宋向光教授、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教授、北京鲁迅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李耀申研究馆员、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研究馆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曹兵武研究馆员受邀参加会议并组成专家评审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大学,首都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作为参评单位在线上汇报。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裴亚军,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丁鹏勃研究馆员、秘书长马先军研究馆员,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晖、项目主管叶艳玲等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先军主持。
丁鹏勃副主任代表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致辞,她简要回顾了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委成立大会以来开展的工作,并指出,现在所开展的博物馆学名词编写和审定工作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进行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原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建设有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科的基础性工作。博物馆学名词编写和审定工作不是国家博物馆一家的事,而是整个中国博物馆界的事。项目成果要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就必须团结和依靠整个中国博物馆界,汇聚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希望各位专家对各单位的汇报情况和汇报材料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提出宝贵意见,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委将会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及时把意见反馈给各个单位,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裴亚军副主任对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委、评审专家、和即将承担分委会工作的8家单位对名词审定工作的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名词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知识的核心载体和科学思维的中介。规范统一科技名词,发展术语科学,是开展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是推动中国科技由紧跟、并行到引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性战略性系统工程,是构建汉语科技语言体系、通过科技概念的命名权获得对国际规则和议题设置主导权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传统科技与民族思想文化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意义十分重大。他认为,在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委领导下,未来五年内,一个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与世界接轨、更加全面互洽的现代博物馆学学科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相关的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技术标准创新等各项工作都将以此作为基础快速得到发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大学,首都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分别委派代表做了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分支学科知识体系研究报告、所在单位作为秘书处单位的可行性报告和名词规范化工作方案。8家单位经过预研,分别向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委申请作为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史、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公共服务、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基本理论、博物馆技术、博物馆展览名词分委员会秘书处的依托单位,牵头组织博物馆学8个分支的名词审定工作。
随后,宋向光教授作为评审组长主持了评审环节的会议,与会评审专家逐一对8家单位的报告和方案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评审组认为,各单位提交的研究报告逻辑清晰、内容全面、表述清楚、结论可靠,可作为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委开展审定工作的重要参考,提出的工作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预期进展和成果能够满足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委有关要求。并且,8家单位在博物馆学领域具有较可靠的学科建设传统和学术研究团队,具备作为分委员会秘书处依托单位,牵头组建博物馆学各分支名词审定工作的有利条件。建议进一步完善分支学科知识体系,开展各分支名词编审工作。
会议现场